联系我们
地 址:青岛市南海路7号
电 话:--
邮 箱:--
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研究生培养
回眸毕业答辩
发布时间:2009/4/30 来源:杨红生 阅读:4003

北国的六月,实在是好季节。一批参加高考的孩子将在69日得以“全面解放”;还有一批较大的孩子也将“彻底放松”,那就是学士、硕士和博士毕业答辩了。

 

二十年间,我经历了四次毕业答辩,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我的学士毕业论文选择了一代伟人爱吃的、词章中也提到的武昌鱼,学名为团头鲂,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几天血液分析实验,编写成文。年轻气盛,精力甚旺,将报告内容用毛笔写在大白纸上,做成一串挂图;把要讲的内容全部背下,牢记心间,踌躇满志,跑步上台,一气呵成。老师一提问,也许是紧张的缘故,傻眼了,答非所问,我的处子秀就在满场哄笑中宣告结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武汉狮子山下参加了硕士毕业答辩。那个年代的状况,不说大家也明白,反正有点乱,不是上街,就是打麻将,学业还是受到不小的影响。我的专业是鱼类分类学,根本没有出路,只好将实验材料改为两栖类,具体研究大鲵血液学。最要命的是材料十分难以获得。大鲵,俗称娃娃鱼,因叫声像孩儿哭泣而得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和我可爱的师弟在鄂西山区转悠了三个月,终于在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下,将二十六条娃娃鱼空运到了江城武汉。制备材料时,因为是师兄,我只好俨然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刽子手,二十六条娃娃鱼惨叫着死于我的手术刀下。唉,为了毕业答辩,原本善良的我至今还觉得罪孽深重。导师是一位颇有名气的鱼类分类学家,要求颇严,但我的心情乱极了,只想答辩完走人。答辩使用了投影仪,放透明胶片的那种。好在我做的工作前人涉及很少,真正同行的专家不多,答辩顺利通过,而此次答辩在我的脑海中印象实在很淡。

 

十年前,我在青岛小鱼山下完成了博士毕业答辩。导师是一位水域生态学家,本着博士就得知识渊博的准则,要求我系统研究海水池塘养殖生态学。我实在佩服他老人家的智慧和精力,把实验方案准备得就像一个对敌作战的详细计划,精细得让人吃惊,如在实验围隔构建过程中,用何种木料、粗细、长短,用何种防水布材料、代码,用几号铁丝捆绑,等等。我和近十位兄弟姐妹先后转战东营和烟台,感人事件频频发生,建设围隔的技术日趋精湛,我本人也成了建设围隔的专家了。三年间,利用鸡粪养殖中国对虾,收效不俗,论文自然较长。治学严谨的导师对文字表达的要求简直到了近乎苛刻的境地,一遍又一遍地精心批改,逐句推敲,不厌其繁。最后我的毕业论文几乎成了他老人家的独创之作了。答辩时,岛城研究对虾的专家悉数莅临,我此次使用了幻灯机报告毕业论文,回答问题的技巧和深度都彰显功底。博士学位来之不易,苦不堪言,但那三年我实在获益匪浅,学术思想从此基本形成。

 

第四次毕业答辩是我使用多媒体在青岛汇泉湾畔所做的博士后工作报告。合作导师是一位海洋生物学领域的大家,对我寄予厚望,要求我重点开展浅海养殖生态学研究。他老人家是一位慈祥谦和的老者,基于培养锻炼我的思路,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大多出自本人之手。三十出头的我领着二十多位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在烟台和日照海区实施了既定的研究方案,成效尚可,但我晕码头的毛病至今尚无好转。一位老师在喝高后,搂着我的脖子说了心里话:珍惜机会,不是每一个人可以做领队的,最后能有成就的就更少了。我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出站报告的确厚实了不少。设站单位对博士后出站要求极严,出站人员必须在两年内发表8篇以上高质量的论文,需要至少15位专家参加答辩会方能评定职称等。为了防止与会专家人数不足,导师为我邀请了全国17位著名专家,也算是群英会吧。报告基本体现了我的学识和能力。我心里清楚得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容易显高,专家们过高的赞誉仅仅是鼓励和鞭策。

 

毕业答辩伴随我走完了前半生。如今的我也有四届研究生毕业了。每年的66日都是我既高兴又紧张的日子。实在话,紧张是主要的,生怕误人子弟,对不住业师。好在我的学生都十分用心,备好精心排版的毕业论文,做好PPT,试讲,甚至模拟答辩过程,整体说来还算是顺利吧。我也经常以评委的身份参加了研究生答辩会,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从而不断完善我培养研究生理念和思路。

 

毕业答辩精彩如何?不要紧,关键是用心去做;参加毕业答辩听懂与否?不要紧,关键在于感悟氛围。毕业答辩就像是人生的加油站,每次都是集中充电的好机会;参加毕业答辩就像出席一场盛典,任你品味成功和遗憾。

 

    人生如梦,毕业答辩就是一场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