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 址:青岛市南海路7号
电 话:--
邮 箱:--
作品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作品精选
漫谈人生“三位一体”
发布时间:2013/7/22 来源:杨红生 阅读:1053


“三位一体”常用来比喻三个人物、三件事件或三个方面融合成一个整体,与“三合一”、“一变三”等概念不同,前者如印度教中梵天、毗湿奴、湿婆与梵的关系,后者如道教中一气化三清。

基督教中“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只有独一的上帝。圣父完全是上帝,圣子完全是上帝,圣灵也完全是上帝;但圣父不是圣子,圣子不是圣灵,圣灵更不是圣父。

“三位一体”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也得以拓展,如中国科学院提出“三位一体”的发展架构,构建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的战略使命。

不觉人到中年,闲来胡思乱想。人的一生中也许同样存在多种“三位一体”。生命“三位一体”,集父母、自己、儿女于一体;学问“三位一体”,集导师、自己、学生于一体;角色“三位一体”,更是集多功能于一体,即家庭和社会中角色和功能的转变。

如果真的有生命的“三位一体”,那么父母和儿女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健康,父母和儿女的长寿就是我们的长寿;父母和儿女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当然我们的健康、长寿和快乐也是父母和女儿的!由此可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心父母和儿女的健康,没有理由不去关注父母和儿女的心态,没有理由不去思考如何让父母和儿女去过得更幸福。我们也必须活好自己,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因为我们也在为父母和儿女而活;只有活好自己,才有可能让父母和儿女活得更好。

如果真的有学问的“三位一体”,那么导师和学生的勤奋就是我们的勤奋,导师和学生的执着就是我们的执着;导师和学生的灵动就是我们的灵动;当然我们的勤奋、执着和灵动也是导师和学生的!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高效继承导师的成就,必须传承培养自己的学生,必须深入思考导师关注的科学问题,必须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并协助他们找到真正的科学问题。我们也必须做足自己的学问,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因为我们的学问也是导师和学生学问的组成部分;只有做足自己,才有可能让导师和学生感到自豪,至少不会让他们遗憾。俗话说,成就一代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而成就一番大业,至少需要您我的热血、智慧和汗水。

如果真的有家庭和社会角色的“三位一体”,我们必须实现家庭和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转变。“三”在中国文化中本来就有多数或多次之意,角色“三位一体”中的“三”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家庭中,夫妻是一对后天亲人,丈夫可以同时是父亲、哥哥、丈夫和儿子,妻子可以同时是母亲、妹妹、妻子和女儿;父子年久成兄弟,儿子可以转变成弟弟,女儿可以转变成妹妹。家庭中不同角色的转变,事实上就是充满亲情的“心理咨询师”。一家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履行着不同的责任,执行着不同的义务,抒发着不同的情感,但传递的都是一样的亲情,我们也在被这亲情所滋养。在社会中,领导和雇员可以演变成父子、师徒、兄弟等关系,但不变的根基都是以诚相待、彼此信任。正确定位是明确关系的基础,更是完成目标的前提;高效沟通是完成定位的策略,更是执行任务、实施目标的重要途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由此可见,实现角色“三位一体”的合理转变,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实现家庭的健康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百年人生,苦辣酸甜。人生“三位一体”,交融丰富多彩。生命在延续,情感在传承、知识在拓展,社会在进步。 时值女儿生日之际,愿与女儿共思共勉。

2013年7月19日  四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