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
邮 箱:--
环境温度对水产养殖物种的生理代谢、酶活及基因表达水平有重大影响。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水生生物可以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然而,一旦环境温度超过其耐受范围,则会导致其生理紊乱,甚至死亡。为了应对温度变化,一些水生生物能够通过一系列生化、生理和分子响应,在极端温度下进行自我保护。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亟待解释。
来自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渔业和生命科学学院的闫喜武团队以不同壳色和不同地域分布的菲律宾蛤仔种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在急性和慢性低温胁迫下的存活情况,以及生理和基因表达上的响应差异。研究发现,在急性低温胁迫下,Cold Shock Domain-containing E1 (CSDE1)和Antifreeze protein type II (AFPII)的表达水平在所有种群的鳃和肝胰腺组织中均显著上调,然而,不同的种群显示出了不同的上调程度(图1和图2)。除此之外,在急性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在南方和北方,及白斑壳色的菲律宾蛤仔中显著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在所有种群中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图3和图4)。然而在慢性低温胁迫下,SOD活性在北方种群和白斑壳色种群中显著下调,CAT活性则在南方种群、白壳色和有斑壳色种群中显著上调(图3和图4)。这些结果表明急性和慢性低温胁迫对不同种群的菲律宾蛤蜊的生理影响是不同的。作者通过检测目标酶活性及对两种冷休克基因进行RT-PCR实验,探究了不同壳色和地理位置的菲律宾蛤仔在急性和慢性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和分子响应差异,本文的结果有利于增加对菲律宾蛤仔低温胁迫耐受性的理解,为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提供宝贵信息,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上。
图1. 急性低温胁迫96h处理后不同种群菲律宾蛤仔鳃(A)和肝胰腺(B)中的 CSDE1的表达量变化
图2. 急性低温胁迫96h处理后不同种群菲律宾蛤仔鳃(A)和肝胰腺(B)中的 AFPII的表达量变化
图3. 急性低温胁迫(A)和慢性低温胁迫(B)对不同种群菲律宾蛤仔肝胰腺中SOD活性的影响
图4. 急性低温胁迫(A)和慢性低温胁迫(B)对不同种群菲律宾蛤仔肝胰腺中CAT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