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
邮 箱:--
小时候,十分听话的我总以为黄鳝是水蛇变的,因为母亲说得很认真、也很神秘。她说水蛇天生怕雷,一打雷,它就吓得钻到牛粪堆里,再钻出来时,身上的皮就脱了一层,于是就变成黄鳝了。上高中时,开设生物课程,我才知道母亲讲得不对,但到现在我也没有告诉母亲黄鳝是一种鱼,因为她害怕、也坚决不吃黄鳝。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农村和城市生活都很困难,不少家庭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上一顿鱼。于是报考大学志愿时,就填报了水产系淡水养殖专业。鱼类学课程是著名鱼类分类学家杨干荣先生讲授的,他是海南人,个子不高,精力充沛,五十岁就谢顶且两鬓斑白了,但在我看来那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他讲课十分风趣,常常故意讲错,然后再问我们对不对?特别是讲到黄鳝,让我记忆深刻。如何抓黄鳝?如何吃黄鳝?讲得同学们心猿意马、垂涎欲滴。
我第一次系统学习了黄鳝的生物学特征和分类地位。黄鳝,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鳝鱼、罗鳝、蛇鱼、长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也许因鳝结缘,四年后,我报考了本校的研究生,先生也就成了我的导师。
按当时教学大纲,到了大学二年级,学校安排我们到咸宁第一水产育苗场开展家鱼人工繁殖实习。育苗实习之余,我和几位同学深入水产品市场和乡村水田河渠等开展调研,撰写考察报告。为了证实课堂上和资料里学到的黄鳝性逆转知识,我们就跟鱼店老板打赌,他抓起一条黄鳝,我们就说这是母的,他一刀下去,黄鳝痛苦地扭转躯体,从长长的创口流出黄色卵巢;他又抓起另外一条,我们又说这是公的,他又一刀下去,创口流出的是白色精巢。对于有些特殊规格的个体,我们会说这个难以判断。反复多次,大多准确,他惊诧不已,忙问我们是哪里来的,我们如实相告。当时感觉十分自傲,体现了知识就是力量,也为自己的母校骄傲一把。其实,他那里知道黄鳝的性逆转特征呢?原来黄鳝不像多数脊椎动物那样终生属于一个性别,而是前半生为雌性,后半生为雄性,中间转变阶段叫雌雄间体。一般说来,体长20厘米以下的成体黄鳝均为雌性;体长22厘米左右的成体开始性逆转;体长36~38厘米时,雌雄个体数几乎相等;38厘米以上时,雄性占多数;53厘米以上时,则全部是雄性。
黄鳝肠道寄生虫种类和丰度研究,是我们实习期间的自选课题。由于没有经费支持,我们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到市场去,找到鱼店老板,就说你们家的黄鳝肚子里有虫,而且很多。他不信,我们就说可以帮你检查一下,而且事先讲明需要解剖10条,问清黄鳝来源,就开始解剖、分类统计。老板也大吃一惊,原来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卖的黄鳝肚子里有那么多不同类型的寄生虫。他一再告诫我们不要告诉别人,并吩咐小伙计以后卖黄鳝一定要为买家解剖好洗干净。我们又到其他几家鱼店,如法炮制,黄鳝肠道寄生虫的种类、数量、大小数据就获取了,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与黄鳝大小的关系,自选项目也就顺利完成了。
进入大学三年级,学校安排我们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研究,黄鳝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是我们小组的课题。研究计划分为室内和野外两个层面开展,男生负责野生黄鳝样品收集和野外观察,女生负责室内黄鳝养殖和人工繁殖习性观测。同学陈兄来自皖南农村,但文质彬彬,厚厚的眼镜片,难以遮挡他的睿智和聪颖;单薄的身体,难以看出他的勤劳和坚韧。观察黄鳝野外生活习性,最好在夜晚进行。一天夜里,雷雨过后,闷热的南湖畔有了一丝凉意。陈兄拿上手电筒,卷起裤管,赤脚和几个同学前往学校的水稻试验田里搜寻黄鳝,突然一只”黄鳝”从秧苗间游过来,陈兄在老家可是抓黄鳝的好手,一个健步扑上去,一伸手就直接控制了,但这“黄鳝”的手感却与平常不同,不是光滑的。说时迟,那时快,这“黄鳝”已经在他的左腿上咬了一口,原来是一条毒蛇。
紧急送到校医院,消毒、放血、上药、包扎,但很快左腿全肿了,大约是右腿的两倍粗细。接下来一个多月里,陈兄可享福了。全年级54个男生都轮流值班陪护,送饭、上厕所、洗澡,无不一一到位;7个女生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轮流看望,争相送好吃的和好玩的。一时间,陈兄过上了皇帝般的生活。说实在的,那真叫羡慕嫉妒恨,我巴不得自己也能被毒蛇咬一口。至于陈兄在此期间是否心仪某个女生,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黄鳝,是我童年吃得最多的水产品,也是后来一段时间最为关注的物种之一。尽管后来逐渐远离淡水养殖实践,转向海水养殖研究,但当年的记忆常常让我梦回那个青春靓丽、充满快乐的大学时代。
2017年5月26日 汇泉湾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