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文化
联系我们
地 址:青岛市南海路7号
电 话:--
邮 箱:--
电 话:--
邮 箱:--
作品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作品精选
父亲的背影
发布时间:2017/5/1 来源: 阅读:947
父亲的背影
沙噀
题记:此值201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全天下辛勤劳动的父亲们!
在小时候课本里,我逐字逐句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背影》,其父亲略显肥胖和笨拙的背影,给孩提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候,我也多次长时间地观察过我父亲的背影,印象也相当深刻;就在今天清晨,刚刚吃过早饭,在我和父亲一起去农贸市场的路上,我又一次仔细端详了我父亲的背影。
父亲今年八十,是皖西大别山麓丘陵地带普通的农民,好在早先上过几年学,做过村里的会计,算是长期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干部,也是我们家做过的最高级的行政领导了。
鸡年春节之后,父子第一次在巢湖边上相见。我问父亲,想吃什么呢?他想了想说黄鳝好吃。于是早餐后相约一起前往农贸市场,父亲走在前面,我跟在其身面。父亲比我略高,我正好略微仰视父亲的背影。比起记忆中父亲的背影,他的腰还算是挺拔的,但背部有点驼,更显眼的是消瘦了许多。我偷偷掏出手机,拍下了父亲难得的背影。
小时候,也常和父亲一起赶集,那是值得骄傲的事。我也和今天一样跟在父亲的背后,亦步亦趋。那时,父亲的背影高大宽厚,常常希望自己也有父亲一样的高大健壮。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牵过我的手,只有在生病发高烧的时候,才能享受“搭马肩”式的父爱。父亲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简单的,说教极少,亲力亲为示范教育为主,没有其他家庭体罚孩子的习惯。所谓“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在我们家从来没有过。
父亲消瘦微驼的背影,缘于三年前一场大病。牙齿出血,本来是平常的事,但父亲的这次牙齿出血,差点送了命。确切地说是牙齿出血不止,从下午流到半夜。幸亏一位乡村医生使出绝招,一粒明矾止住了血。紧急送往省城医院,原来得的是老年性粒细胞白血病。
我跟着父亲沿着清净的大街大约走了二十分钟,来到了农贸市场,农产品琳琅满目,购买者熙熙攘攘。来到一家水产品店,我看到几条活跃硕大的黄鳝,就动心问价,父亲一声不吭,转身离去。我一看这种情形,也匆忙致歉,追上父亲。
黄鳝,是老家农田最常见的渔获物之一。小时候,常常央求父亲到街上购买几只竹笼,为了捕捉黄鳝。现在回想竹笼设计很是精巧、智慧,粗的一端用竹片编制成一个只能进不能出圆型漏斗,细的一段用一个木塞紧紧塞住。晚饭后,跟着父亲提上竹笼,布放在白天水稻田干活时早已观察好的位置,笼内有根竹签,竹签上穿挂着一条蚯蚓,不怕黄鳝扛得住诱惑,第二天凌晨,取出竹笼,一条条鲜活的黄鳝在生气,估计折腾一夜就是出不去,符合了老家一句俗话“吃了饼子,套了颈子”,成了我们家一顿美餐。
父亲又来到一家水产品店,问了三种个体大小不一黄鳝的价格,最后选择最小的那种,讲明就买一斤。商家女单手轻松地捞出十余条,一称重超过了一斤。我忙说就这样吧,父亲却坚持让商家女取出几条,整好一斤才算了事。商家女麻利地用剪刀处理好黄鳝,我有点内疚地忙付了钱,低着头跟着父亲往回走。我甚至有点埋怨父亲购买黄鳝时的较真,就问父亲为啥不买第一家的?父亲说,他一眼就看出那家的黄鳝是经过人工饲料精养的,肉质肥厚,但食之无味。那么,第二家为啥挑选最小的呢,我很好奇:父亲狡黠地笑着说,小黄鳝的刺细嫩,可以全部吃掉补钙,再者小的也最便宜。
一进家门,母亲忙迎出来,接过黄鳝,问父亲怎么吃?黄鳝炒腊肉吗?这可是我们老家的名吃了。父亲想了想说黄鳝炒鸡蛋吧,腊肉太肥,让儿子尝尝鲜吧。母亲及家中的女神们从来不吃黄鳝的,因为她们坚信黄鳝是水蛇钻过牛粪后蜕变成的,因此望而生畏。
一番忙碌,母亲和外甥女端上了饭菜。父亲拿出红枣酒,父子各领一杯,母亲忙着给我夹菜,特别是黄鳝,恨不得让我全部吃掉。品尝着黄鳝的鲜美,我突然顿悟,不是父亲想吃黄鳝,而是父母希望儿子更多享受家的味道!
父亲的背影一直在渐变,但对儿子的呵护和要求多年依旧。对于一个农民而言,儿子何等重要,是父亲的骄傲和生命的延续。父亲对我的要求还是很严的。我常常听他说男人要有志,什么是志?今天问了父亲,我们理解的完全一样,就是志向或斗志之意。记得第一次听他说男人要两手抓肉打天下,我开始一愣,哪来的肉啊?原来是自己的肉,赤手空拳去拼搏。
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有和父亲一样渐变的背影,我的女儿会怎么看我的背影呢?
2017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于巢湖西岸